实用工具之HBase

image-20210621152645053

HBase基础

简介

    HBase是一个开源的非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(NoSQL),它参考了谷歌的BigTable建模,实现的编程语言为 Java。它是Apache软件基金会的Hadoop项目的一部分,运行于HDFS文件系统之上,为 Hadoop 提供类似于BigTable 规模的服务。因此,它可以对稀疏文件提供极高的容错率。

    HBase是一个分布式的、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,该技术来源于 Fay Chang 所撰写的Google论文“Bigtable:一个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”。就像Bigtable利用了Google文件系统(File System)所提供的分布式数据存储一样,HBase在Hadoop之上提供了类似于Bigtable的能力。HBase是Apache的Hadoop项目的子项目。HBase不同于一般的关系数据库,它是一个适合于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的数据库。另一个不同的是HBase基于列簇的而不是基于行的模式。

体系结构

image-20201218163039823

  • 客户端

        HBase客户端(Client)提供了Shell命令行接口、原生Java API编程接口、Thrift/REST API编程接口以及MapReduce编程接口。支持所有常见的DML操作以及DDL操作,包括表的创建、删除、修改,以及数据的插入、删除、更新、读取等。其中Thrift/REST API主要用于支持非Java的上层业务需求,MapReduce接口则主要用于批量数据导入以及批量数据读取。
    
  • Master

        负责处理用户的各种管理请求,包括建表操作、修改表操作、权限操作、切分表操作、合并数据分片操作以及Compaction操作;管理集群中所有RegionServer,包括RegionServer中Region的负载均衡、RegionServer的宕机恢复以及Region的迁移;负责过期日志以及文件的清理工作,Master会每隔一段时间检查HDFS中HLog是否过期、HFile是否已经被删除,并在过期之后会将其删除。
    
  • RegionServer

    • WAL(HLog)

          HLog在HBase中有两个核心作用,其一用于实现数据高可靠,HBase数据随机写入并不是直接写入文件,而是先写入缓存,再异步刷新落盘。为了防止缓存数据丢失,数据写入缓存之前需要首先顺序写入HLog,通过这种方式,即使缓存数据丢失,仍然可以通过HLog日志恢复。其二用于实现HBase集群间主从复制,从集群通过回放主集群推送过来的HLog日志实现主从复制。
      
    • BlockCache

          HBase系统中的读缓存,客户端从磁盘读取数据之后通常会将数据缓存到系统内存中,后续访问同一行数据可以直接从内存中获取而不需要访问磁盘。对于带有大量热点读的业务请求来说,缓存机制会带来极大的性能提升。
      
    • Region

          数据表的一个分片,当数据表大小超过一定阈值就会“水平切分”,分裂为两个Region。Region是集群负载均衡的基本单位。通常一张表的Region会分布在整个集群的多台RegionServer上,一个RegionServer上会管理多个Region,当然,这些Region一般来自不同的数据表
      
  • HDFS

        HBase底层依赖于HDFS组件存储实际数据,包括用户数据文件、HLog日志文件等等最终都会写入HDFS落盘。HDFS是Hadoop生态圈内最成熟的组件之一,数据默认三副本存储策略可以有效保证数据的高可靠性。HBase内部封装了一个称为DFSClient的HDFS客户端组件负责对HDFS的实际数据进行读写访问。
    

逻辑视图

image-20201218164935058

  • table

        表,一个表包含多行数据。
    
  • row

        行,一行数据包含一个唯一标识rowkey、多个column以及对应的值。在HBase中,一张表中所有row都按照rowkey的字典序由小到大排序。
    
  • column

        列,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列不同,HBase中的column由column family(列簇)以及qualifier(列名)两部分组成,两者中间使用":"相连,比如contents:html,其中contents为列簇,html为列簇下具体一列。column family在表创建的时候需要指定,用户不能随意增减。一个column family下可以设置任意多个qualifier,因此可以理解为HBase中的列可以动态增加,理论上甚至可以扩展到上百万列。
    
  • cell

        单元格,由5元组(row,column,timestamp,type,value)组成的结构,其中type表示Put/Delete这样的操作类型,timestamp代表这个cell的版本。这个结构在数据库中实际是以KV结构存储的,其中(row,column,timestamp,type)是K,value字段对应KV的V。
    
  • timestamp

        时间戳,每个cell在写入HBase的时候都会默认分配一个时间戳作为该cell的版本,当然,用户也可以在写入的时候自带时间戳。HBase支持多版本特性,即同一rowkey、column下可以有多个value存在,这些value使用timestamp作为版本号,版本越大,表示数据越新。
    

优缺点

优点

  • 容量巨大

        HBase的单表可以支持千亿行、百万列的数据规模,数据容量可以达到TB甚至PB级别。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,如Oracle和MySQL等,如果单表记录条数超过亿行,读写性能都会急剧下降,在HBase中并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。
    
  • 良好的可扩展性

        HBase集群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集群容量扩展,主要包括数据存储节点扩展以及读写服务节点扩展。HBase底层数据存储依赖于HDFS系统,HDFS可以通过简单地增加DataNode实现扩展,HBase读写服务节点也一样,可以通过简单的增加RegionServer节点实现计算层的扩展。
    
  • 稀疏性

        HBase支持大量稀疏存储,即允许大量列值为空,并不占用任何存储空间。这与传统数据库不同,传统数据库对于空值的处理是占用一定存储空间的,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存储空间浪费。因此可以使用HBase存储多至上百万列的数据,即使表中存在大量的空值,也不需要任何额外空间。
    
  • 高性能

        HBase目前主要擅长于OLTP场景,数据写操作性能强劲,对于随机单点读以及小范围的扫描读性能也能够得到保证。对于大范围的扫描读可以使用MapReduce提供的API实现更高效的并行扫描。
    
  • 多版本

        HBase支持多版本特性,一个KV可以同时保留多个版本,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新版本或者某个历史版本。
    
  • 支持过期

        HBase支持TTL过期特性,用户只需要设置过期时间,超过TTL的数据就会自动被清理,不需要用户写程序手动删除。
    
  • Hadoop原生支持

        HBase是Hadoop生态中的核心成员之一,很多生态组件都可以与其直接对接。HBase数据存储依赖于HDFS,这样的架构可以带来很多好处,比如用户可以直接绕过HBase系统操作HDFS文件,高效地完成数据扫描或者数据导入工作;再比如可以利用HDFS提供的多级存储特性(Archival Storage Feature)将HBase根据业务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级存储,将重要的业务放到SSD,将不重要的业务放到HDD。或者用户可以设置归档时间,进而将最近的数据放在SSD,将归档数据文件放在HDD。另外,HBase对MapReduce的支持也已经有了很多案例,后续还会针对spark做更多的工作。
    

缺点

  • HBase本身不支持很复杂的聚合运算(Join、GroupBy等)

        如果业务中需要使用到聚合运算,可以在HBase之上架设Phoenix组件或者Spark组件,前者主要应用于小规模聚合的OLTP场景,后者应用于大规模聚合的OLAP场景。
    
  • HBase本身并没有实现二级索引功能

        所以不支持二级索引查找。
    
  • HBase原生不支持全局跨行事务

        只支持单行事务模型。
    

应用场景

  • 写密集型应用,每天写入量巨大,而相对读数量较小的应用,比如IM的历史消息,游戏的日志等等
  • 高并发 key-value 存储的场景;例如 HBase 可以作为实时计算( Storm )等的中间表和结果表,存储计算结果
  • 不需要复杂查询条件来查询数据的应用:HBase只支持基于rowkey的查询,对于HBase来说,单条记录或者小范围的查询是可以接受的,大范围的查询由于分布式的原因,可能在性能上有点影响,而对于像SQL的join等查询,HBase无法支持。
  • 数据结构比较简单,表结构的列族经常需要调整的场景

Getting Started

1. Introduction

  • single-node
  • standalone

2. 操作

2.1 启动

$ ./bin/hbase shell
hbase(main):001:0>

2.2 建表

  • 必须指定表名test和列名cf
hbase(main):001:0> create 'test', 'cf'
0 row(s) in 0.4170 seconds

=> Hbase::Table - test

2.3 列出表信息

hbase(main):002:0> list 'test'
TABLE
test
1 row(s) in 0.0180 seconds

=> ["test"]
hbase(main):003:0> describe 'test'
Table test is ENABLED
test
COLUMN FAMILIES DESCRIPTION
{NAME => 'cf', VERSIONS => '1', EVICT_BLOCKS_ON_CLOSE => 'false', NEW_VERSION_BEHAVIOR => 'false', KEEP_DELETED_CELLS => 'FALSE', CACHE_DATA_ON_WRITE => 'false', DATA_BLOCK_ENCODING => 'NONE', TTL => 'FOREVER', MIN_VERSIONS => '0', REPLICATION_SCOPE => '0', BLOOMFILTER => 'ROW', CACHE_INDEX_ON_WRITE => 'false', IN_MEMORY => 'false', CACHE_BLOOMS_ON_WRITE => 'false', PREFETCH_BLOCKS_ON_OPEN => 'false', COMPRESSION => 'NONE', BLOCKCACHE => 'true', BLOCKSIZE => '65536'}
1 row(s)
Took 0.9998 seconds

文章作者: Myhaa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Myhaa !
评论
  目录